追寻“故事”力量,厚植家国情怀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朱瑜冬,中国写作学会中小学文学社指导中心常务理事,全国中小学文学社“十佳名师”,浙江省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,嘉兴市名师,嘉兴市“十佳班主任”。
高考作文题往往与时代主旋律相应和,看到“故事是有力量的”,就想起高中语文新教材中“讲好故事是外宣工作的基本方法,也是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基本途径(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22页)”这句话。可见,新时代是我们乘坐的大船,《课程标准》是方向,5册部编新教材是基础,高中的语文学习只有紧密结合这三者,才会有源头活水,才能行稳致远。
看2023年新课标Ⅰ卷的作文题,以下两方面特点鲜明。
一是表述平实,重逻辑,有梯度。对于“好的故事”作用和意义的表达,从对“一个人”到对“一个民族”展开,在前面分述的基础上,又有“故事是有力量的”这一总结。“好故事”“力量”成为本次写作的关键词,写作主题可以是“好的故事是有力量的”;“触动心灵、启迪智慧”是“表达和沟通”的进阶;“展现民族形象”是“改变个人命运”的升华。作文题表述看似简单,实则层层深入,体现了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,在提出要求的同时也给了考生很好的示范。
二是引导“立德”,注重新时代与“大我”,有厚度。好的故事,能增强个人修养、实现人生价值、体现民族自信、实现民族腾飞……这是在引导学子思考何为“好的故事”,为何说是“有力量的”,从而行动。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“坚持立德树人,增强文化自信,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”的理念。中国一直就有“讲故事”的传统,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,记忆和传播文化传统、价值观念,引导社会性格的形成。
从写的角度看,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听到过各种各样的故事,或多或少会有体悟,可以通过梳理和整合下笔。写出层次——故事的力量并不仅限于个人层面,还在于展现民族形象,把家国情怀厚植其中。写出深度——关键是要把“好的故事”中的精神标识提炼展示出来,把有当代价值、世界意义的力量元素提炼出来。
最后,从“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”这个要求看,可以联想自己的一段经历,写成记叙文,也可以确定观点,写成论述文。“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”,有“好故事”固然不错,能讲清“一打道理”,也是胜者。